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善用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 避免乳癌術後殘餘癌

案例一:
Y女士,58歲,先前在某大醫院做過0.6cm大小的右乳侵犯性乳管癌切除性切片手術。術後至我服務的醫院做超音波檢查,外科醫師懷疑之前的手術清除得不是很乾淨,似乎仍有殘餘癌,範圍在1.66x1.40x1.33 cm3左右,但因影像不是很明確,醫師便將建議她進一步做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檢查,以看清殘餘癌範圍。磁振造影影像顯示: 以前次手術病灶為中心之殘餘癌範圍為2.96x4.45x3.14 cm3,除此之外,另發現一BIRADS 4及三個BIRADS 3b的病灶,需要進行病理確診及追蹤,並可見右腋下有淋巴結腫大的現象。

病灶一



病灶二



案例二:

U女士,50歲,在某院做了右乳侵犯性乳管癌的手術,術後病理報告顯示positive margin (+),表示附近組織仍有殘餘的癌細胞。由於她不想再因手術切除不乾淨而多挨一刀,加上仍希望保存乳房,經人介紹至我服務的乳房中心進行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的全面檢查,以更了解整個範圍。磁振造影影像發現了兩處殘餘病灶,經外科醫師慎重地評估其病情後,成功地施行了保乳手術。





病灶一



病灶二


以上的兩個案例,由於做第一次手術前未得到良好影像學的支持,導致殘餘癌的發生,以至於術後還必須再開第二次刀,讓病人受到了許多不必要的痛苦及折磨。在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的清晰3-D影像下,除了讓殘餘癌清楚現形,更發現了原先超音波及乳房X光攝影未見到的隱匿癌,若是這兩位病人未在第二次術前進行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恐怕還得動第三次刀,並免不掉乳房全切的命運。

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與乳房超音波及乳房X光攝影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能做功能性分析。我常向病人做比喻:長得像壞人的人不一定就是壞人,像好人的也不一定就是好人,是好人還壞人要視他的內心及行為而定。就好比乳房超音波及乳房X光攝影大多是以形態學的不同區分腫瘤的良惡,而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則是在形態學之外,更加入功能性分析其血流的變化,直搗腫瘤的行為核心!此外,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的影像是3-D立體的,還可透過不同的影像處理方式多方面地檢視,也因此可對腫瘤範圍及與鄰近組織的關係有更全面的了解。

許多乳癌的復發,其實是由於手術時未將腫瘤組織清除乾淨,或是有隱匿的小腫瘤在術前未被發現。若是能在術前即以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進行全方位的評估,相信能減少殘餘癌的發生,也降低復發的風險,讓罹癌的婦女免於多次的折磨,實為保乳手術術前評估的最佳利器!

Related Posts:

  • 藉由「乳房專用MRI」,提早發現雙高風險的乳小葉原位癌!「乳小葉原位癌」是一種很不容易被發現的乳癌病灶,因其非常容易成為浸潤性乳癌,若不及早發現、早期治療,很容易轉移到淋巴甚至其他器官。所謂「雙高風險」即為高風險族群與高風險病理的意思。以下個案報告就是高危險族群(生活壓力大)及高風險病理(乳小葉… Read More
  • 乳房健康小常識3 何謂早期乳癌? 何謂早期乳癌?   來聽聽黃醫生怎麼說!! … Read More
  • 乳癌治療像讀研究所在我的門診常會遇到許多剛被診斷為乳癌的新患者,她們對診斷結果的反應不一,有的人是嚎啕大哭,有的人掩飾住內心的害怕強作鎮靜,有的人則選擇相信先進的醫學,把自己交給醫生。我對乳癌患者即將面對的歷程總是十分心疼,但作為醫師的職責之一,除了進行專業… Read More
  • 漫談乳癌乳癌的症狀 早期乳癌大部份是無症狀,不會疼痛。如果發現以下異常現象,應立即尋求專科醫師診斷。 (1)任何無痛性腫塊 (2)乳房外觀改變如凹陷或凸出(3)乳房皮膚有橘皮樣的變化、濕疹、紅腫或潰爛 (4)乳頭有異常分泌物(如:出現血絲)(5… Read More
  • 術前就要讓腫瘤無所遁形《乳房磁振造影適應症之術前評估篇》L女士,46歲,一個月前摸到左乳有硬塊,在門診做過了乳房X光攝影及超音波檢查,發現左乳有一顆腫瘤,經切片證實為惡性,而右乳的影像並未發現異常。正好我服務的乳房健康管理中心有一研究計畫,可讓剛診斷為乳癌之患者… Read Mor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