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門診每次都會遇到因乳房痛或摸到硬塊而緊張地前來就診的女性,「我是不是長了腫瘤?」「會不會是乳癌?」「要不要開刀切掉腫塊?」這些問題往往讓女性朋友們擔憂不已。其實,大部分的乳房痛或乳房腫塊都是良性的,以下我就來為大家答疑解惑!
乳房的良性腫塊
常見的乳房良性腫塊可能的原因包括纖維腺瘤、纖維囊腫、囊腫、脂肪瘤、乳腺炎等,也有以乳頭分泌物表現的乳管擴張及管內乳突瘤。
纖維腺瘤:
為最常見之良性腫瘤,多發生於二十至三十五歲婦女,是由乳房正常的間質細胞增生引起。通常為無痛結節性腫塊,觸診時表面圓滑完整,可移動,邊緣明顯,一般不會自然消失。好發在卵巢功能旺盛或經期紊亂的女性,有這些體質的人,在妊娠和哺乳期間,腺瘤還會再增生或變大。
纖維囊腫:
纖維囊腫一般來說就是由於卵巢荷爾蒙不平衡所引起的乳房組織不規則或結節甚至硬塊。其結節常是隨月經週期忽大忽小的,在月經來潮之前特別明顯,容易伴有乳房疼痛或壓痛。最常發生於三十五至五十歲女性,服用荷爾蒙的婦女也會產生纖維囊腫變化,但通常在停藥後2~3年會自動消退。目前沒有根除纖維囊腫的方法,只能與它和平相處。如果疼痛難忍,雖可用空針抽吸去除,減低壓力和疼痛,但同樣的部位很容易春風吹又生,產生同樣的變化。通常在乳房檢查或影像學有懷疑之病灶才做組織切片檢查,否則定期追蹤即可。
囊腫
乳房是個深受荷爾蒙影響的器官,當乳房在承受刺激下,分泌物會比較多,當分泌物的產生與吸收失調,導致乳腺管擴張或當乳腺管被脫落細胞阻塞時,就容易產生一些水泡,單一水泡叫「水囊」又稱為「囊腫」。好發於更年期女性,少見於35歲以下。囊腫是充滿液體的空間,形狀為圓形,可移動,觸感可因囊腫內的液體量而不同。囊腫的處理一般是採用細針抽吸法而較少用手術切除。但是如果有任何懷疑,仍需用手術的方式進一步檢查。治療方面以止痛劑對症治療,或以注射針筒抽取囊液。
乳房良性腫塊會變成乳癌嗎?
腫瘤由良性轉成惡性的機會少之又少,但也不可輕忽。原本檢查出來是良性,後來卻發現是乳癌的例子偶有所聞,原因可能是微小的乳癌已存在,但因良性腫塊的阻擋,加上檢查工具不夠敏感,干擾了乳癌的診斷;或因病理取樣時未取到發生病變的部位,忽略了乳腺表皮細胞增生的問題。
乳房良性腫塊該如何處理
一般而言,經醫師診斷確定是良性的腫瘤,只需定期回診接受乳房影像學檢查即可,不一定要開刀取出或抽吸,因為良性腫瘤常不只一個,且因體質因素容易復發,若每一個都要拿出,開刀留下的疤痕組織除了影響乳房美觀和觸感外,恐影響未來醫師的影像診斷。醫師通常會建議大於2公分的良性腫瘤才應該採取手術措施,若病人太焦慮,可能會選擇開刀取出。在追蹤期間腫瘤如果出現迅速增大、形狀改變或血管增生的情形,醫師也會建議切片檢查。此外,對於一些有機會發展成乳癌的高風險病變,如非典型乳小葉或乳管增生的病例,或有乳癌家族史病患,應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安排乳房影像學檢查,以免延誤了診斷和治療的佳機。
對於該如何採取有效的追蹤檢查,我在此也提供幾個關鍵要點供大家參考:如果腫塊持續增大或變硬,月經結束後仍未緩解,或長出新的東西,就應該要拉警報了,必須在常規的定期檢查外盡速就診,醫師會進一步採用影像學檢查,若還是無法確診,可能就要動用切片的方法取出部份細胞或組織做病理學檢查。
此外,在影像工具的選擇上,目前國健局有補助45-69歲婦女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符合此條件的婦女可優先考慮此檢查,作為第一線的篩檢工具,發現異樣或無法診斷時,再配合乳房超音波或更高階的乳房磁振造影進一步檢查。此外,由於台灣女性的乳房一般來說較為緻密,採用乳房x光攝影做檢查時,有時可能因擠壓造成組織重疊而形成假影,或微小的腫瘤被阻擋而未被偵測出來,因此,建議較為年輕或乳房組織緻密的女性,可選擇乳房超音波或敏感度高的乳房磁振造影,目前更有一種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問世了,若乳房內長有多顆良性腫瘤,或有易長腫瘤、春風吹又生體質的女性,可直接先以較為精準的乳房專用型磁振造影進行檢查,它除了可做腫瘤形態學影像,還可進行功能性分析,較易區分出腫瘤良惡,避免在眾多的良性腫瘤中忽略掉隱匿的乳癌。
日常保養
患有乳房良性腫塊的女性除定期追蹤檢查外,平日應多吃蔬果及攝取充足的維生素B、E,更應儘量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並多運動。建議在飲食上盡量避免食用雌激素、咖啡因含量高、高油高熱量的食物。我也常建議有乳房良性腫塊或乳房痛的女性,可尋求中醫治療改善症狀。女性朋友們千萬不要存有逃避或過度恐慌的心理,依照醫師的建議按部就班地面對,您就會發現,良性腫塊其實並不可怕!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