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跳到主要內容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0的文章

乳房自我檢查怎麼做~Q版圖

PJ醫師設計的Q版乳房自我檢查圖,女性朋友們請參考!

乳房腫瘤---葉狀肉瘤(Phyllodes tumor) 案例

乳房腫瘤---葉狀肉瘤(Phyllodes tumor) 乳房腫瘤之一的葉狀肉瘤在臨床上具有平滑、圓形、多結節等特徵,與纖維腺瘤(fibroadenoma)相似性高。因此擁有類似纖維腺瘤的組織。葉狀肉瘤可分類成良性、曖昧的(borderline)、或惡性腫瘤,而被歸類成惡性的機率佔23~50%。 曾做過小針美容的 L 小姐,某日發現自己左乳出現不明腫塊,且在三個月內持續變大,不忍讓家人擔憂的 L 小姐,隱忍至乳房明顯變形才至醫院求診。 L 小姐的左乳以粗針穿刺切片確診為葉狀肉瘤(phyllodes tumor,由一群包含惡性潛力不同的病變組成,包含從良性的…

乳癌患者的術前化療效果評估案例

追蹤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效果 研究顯示,若乳癌患者在化學與放射治療之外,加以手術治療,有助於控制局部病情;甚至對化學治療反應良好的患者,有助於延長無病存活期,因此符合條件的乳癌患者在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前,會先安排一段時期的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 術前化學治療應用於乳癌病患腫瘤過大或已有明顯的淋巴轉移,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者。同時患者對化學治療的反應是重要預後因子,手術前化學治療的效果是否良好,對乳癌患者預後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乳房健康管理中心的乳房專用螺旋磁振造影,可說是最為適合追蹤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效果的篩檢儀器。 乳癌患者張小姐因左乳腫瘤廣泛侵犯…

乳房磁振造影(MRI)的臨床適應症

美國放射科學會(ACR)建議之乳房MRI使用原則: 1.Screening 篩檢 a.Screening of high-risk patients(針對高危險群之篩檢) 乳房MRI能明顯提高乳癌檢測率,高危險群婦女可依照個人狀況:如乳癌家族史或任何專業評估,再以乳房MRI做為定期篩檢工具。 b.Screening of the contralateral breast in patients with a new breast malignancy(新發生之乳癌患者需針對對側乳房進行篩檢。) 乳房MRI可檢測出乳癌患者對側乳房可能隱匿的惡性腫瘤。 …

早期乳癌篩檢的新利器 – 乳房專用螺旋磁振造影掃描儀

乳癌現況 依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近六千名的乳癌病患,且隨飲食西化,乳癌病患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臺灣婦女乳癌好發年齡約為40~50歲,較歐美國家之好發年齡約提早十歲,其實任何成年婦女皆有機會罹患此症。乳癌是臺灣地區女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之一,只要能及早發現,存活率很高;零期乳癌之十年存活率接近百分百,第一期乳癌之存活率高達百分八十,第二期乳癌仍有百分六十之存活率。以往我國婦女的乳癌發現時多已達第二期癌症或以上,因此存活率較低。   由上述可知,若我們能夠加強篩檢,診斷出早期乳癌,加上適當的治療,戰勝乳癌的機率是非常大的。歐美國家將乳…

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

病理學上, 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 與 導管內癌(DCIS) 、 小葉不典型增生(ALH) 與 小葉原位癌(LCIS) 的鑒別一直是一個難題。 嚴格來說,ADH增生的單形性圓形細胞累及的導管或聚集的小導管橫切面不應超過2 mm,有時肌上皮也參與增生。當增生時導管內有少量癌細胞特徵出現,而整個結構仍象典型的導管內上皮增生時,仍應診斷為ADH。 按Page等的標準,DCIS應至少在2個導管腔內具有下列特點: 細胞一致性; 細胞之間腔隙圓而規則或形成微乳頭的細胞形態一致; 細胞核深染。 ALH與LCIS相比細胞較粘著。ALH往往只是部分小葉…

乳房的構造介紹

乳房結構圖 乳房主要是由兩種組織所組成,就是乳腺組織(Gland Tissue)和脂肪(Fat)。乳腺包含了乳小葉和乳腺導管,乳小葉的末端有腺泡負責分泌乳汁,乳汁經由乳腺導管送至乳頭。脂肪則填塞於小葉和乳管周圍空間。乳房沒有肌肉組織,但乳房底下有肌肉覆蓋在肋骨上。 每個乳房都富含血管和淋巴管。淋巴管通往小豆形狀結構的淋巴結,群集的淋巴結分於腋窩(手臂下方)、鎖骨上方和胸部。 鎖骨 乳腺組織 乳房之功能性組成包括有乳小葉、乳腺、導管系統、以及乳頭。 乳腺為汗腺的變形,位於胸大肌上,且由一層結締組織將其附著於胸大肌上。 乳暈 乳頭周圍的皮…